简·EN
> 国家概况
新加坡(Singapore),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政治体制实行议会制共和制,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促进种族和谐是政府治国的核心政策,新加坡以稳定的政局、廉洁高效的政府而著称,是全球最国际化的国家之一。新加坡是一个较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新加坡社会企业

 

1.政策背景

新加坡社会企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1925 年,第一个合作社——新加坡政府公务员存款和贷款合作社 (Singapore National Co-operative Federation) 的成立。当时,没有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人们需要金融支持的时候就联合在一起建立合作社作为一种相互救济的方式。在之后的15年里,为了满足公务员、教师、军官以及私人企业工作人员的需要,新加坡先后成立了43家存款和贷款合作社。

到了20世纪90年代,新加坡出台了多方援手(Many Helping Hands)战略。该战略鼓励政府和社区组织之间的积极参与,包括草根组织、宗教团体和志愿福利组织去帮助弱势和贫困群体。在这一时期,包括独立法人组织、有限责任公司、私人有限公司以及担保有限公司等企业形态也陆续加入这一阵营,构成了社会企业的多元形态

与此同时,作为政策企业家的新加坡社会青年体育部 (Ministry of Community Development,Youth and Sports,MCYS) (2013 年更名为社会家庭发展部) 在催化社会企业政策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其在2003 年 3 月发起设立的 “社会企业基金” (The Social Enterprise Fund,SEF) 为社会企业提供种子资金。到2005年6月,SEF 已经资助了38家社会企业。2005年6月,“社会企业基金”更名为 “关怀企业基金” (Comcare Enterprise Fund,CEF),致力于支持通过教育和培训支持弱势和贫困的新加坡居民的社会企业。在 2007年8月,28 家社会企业获得该基金的资助。

2006 年社会青年体育部设立了社会企业委员会 (Social Enterprise Committee),这个部门的目的是发展国家层面的战略促进社会企业部门发展,多数新加坡的社会企业政策和方案都可以追溯到该委员会的相关建议。

 

2.政策层级与架构

新加坡政府没有将社会企业纳入立法体系,而是采用更加放松的规制认可各种类型以其他名字存在的社会企业,通过放松自上而下的控制鼓励社会问题更多的创新方案。

 

3.社会企业范围

(1)组织形式

在政府政策的有力助推下,新加坡社会企业部门成长迅速,关怀企业基金所资助的66家初创型社会企业中有 46家依然活跃。其中23家为超过200个受益者提供雇佣服务,9家提供认证的技能培训服务,受益对象包括心智障碍者、刑满释放人员、残疾人、老人等,特别是来自于低收入家庭的女性。社会企业部门的规模正在迅速增加,目前新加坡估计有400-500个社会企业。

在新加坡的社会企业中,以合作社为主体提供社会服务最为普遍,占到所有社会企业的41%。合作社不仅仅提供贷款和信用便利,以及合理的价格提供食品和杂货,还要确保健康医疗和药物的可负担性。其他一些形态的社会企业的服务领域包括商业支持、旅游服务、就业安置和活动管理 (15%)、食品和饮料 (10%)、教育 (10%)、贸易 (8%)、医疗和社会工作 (5%)、信息与沟通 (4%)、艺术与休闲 (4%) 和其他(3%)

(2)领域认定

目前,新加坡的“社会企业”一词没有明确的法律定义,大多数的社会企业都是自我认定的。只有合作社会受到以《合作社法》(Co-operative Societies Act)第62章和《合作社条例》(Co-operative Societies Rules)为准则的合作社注册管理机构(Registry of Co-operative Societies)的管理。已注册的合作社需满足以下条件:

-以合作为原则,促进成员的经济利益;

-依据基本合作原则和公众利益,促进成员的经济利益;

-支持上述两类合作社的运作。

其中合作原则包括:公开和自愿的成员资格;民主决策;有限的资本利息;按成员的贡献分配利润;促进教育;与地方、国家和国际层面的合作社进行合作

现有的新加坡社会企业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模式

工作整合模式:工作整合型社企(The Work Integration SEs , WISE)向有需要的就业障碍者(如有犯罪前科者)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机会,以促进他们重新融入社会,鼓励他们自力更生。这些社企为找不到就业机会的人提供开放的市场。

利润回流模式:这些社会企业的目标是产生利润来为其母慈善机构或附属子机构的社会计划提供资金。这有助于VWO或慈善机构减少对捐款的依赖,增强其财务的可持续性。

补贴服务模式:这些社会企业向有需要的且处于不利地位的客户提供服务,并向客户收取商业利息。这样可以确保那些无法负担某些服务的人能够有机会获得这种服务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社会需求模式:这些社会企业是为了社会需求提供服务或者解决某些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包括社区营造、家庭营造和种族和谐等。

 

4. 主管部门

社会企业委员会 (Social Enterprise Committee)是新加坡最早成立的从国家发展层面促进社会企业发展的部门,它作为支持社会企业发展的中介组织,跳脱了长期补贴政策的观点,拓宽资金管道以解决资金问题。目前社会企业委员会把工作重心放在两个方面:(1)发展社会企业和社会责任企业,为有需要的弱势群体提供就业和技能培训机会;(2)推进社区建设工作,创造充满活力的社会企业文化和社会企业家精神。

多年来支持新加坡的社会企业运动的社会企业组织数量众多。其中包括政府机构,如社会家庭发展部(Ministry of Social and Family Development, MSF);提供交流机会,组织能力建设活动的伞式组织,如社会企业协会(Social Enterprise Association), 新加坡国家合作社联合会(Singapore National Co-operative Federation)和社会创新园(Social Innovation Park);资助商,如新加坡之春(Spring Singapore)、社会企业中心(Social Enterprise Hub)、DBS银行(DBS Bank);以及提供社会企业业务支持和指导的孵化器,如NUS企业中心(NUS Enterprise Centre;以及中介机构,如亚洲影响力交易所(Impact Exchange Asia)

 

5.政策支持内容

(1)直接政策优惠

为拓宽融资渠道,新加坡政府修订了社会企业基金的原则、要求和指导方针,增加社区关怀基金的资助额度,将资助期限延展到两年,并允许经营良好的社会企业进行利润分配,为社会企业在计划阶段、初创阶段、运营阶段和成长阶段分别开发出不同的融资模式。此外,政府在传统社会部门所依赖的补助和捐赠融资手段基础上发展出股权和贷款等金融工具,为社会企业部门提供更多的资助选择。其中,股权融资采取社区导向的社会投资基金形式,而贷款则模仿苏格兰的社会投资、英国的慈善银行以及传统银行的社会企业定制融资方案。为鼓励社会投资的广泛参与,新加坡政府还通过简化审批、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催生大量次级组织 (secondary organization) ,为社会企业提供多种形式的金融支持或提供相关资助信息。

(2)政府购买服务

新加坡政策制定者认识到社会企业也可以担负起实现政府目标的角色,因此政府支持了 SCAPE 青年中心、青年领导中心、DBS 青年银行创业及社会企业贷款服务站、青年广播电台及青少年自杀防治中心,当青年有意从事创业时,均能获得足够的咨询、资讯与资源。

(3)社会投资市场

2009年,社会与家庭发展部设立了商业担保公司——社会企业联盟 (Social Enterprise Association),目的是为社会企业提供种子基金,培育社会企业家精神并促进社会企业部门的发展。社会企业联盟帮助其成员链接和发展伙伴关系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私人或公众部门,也向成员分享最佳实践案例和提供资助信息。

(4)税收优惠

社会企业可以采取多种不同的形式,针对不同的形式有不同的税收政策。 如果社会企业是以慈善机构的形式设立(即根据ChA向慈善总监(Commissioner of Charities)注册的慈善机构),将免征所得税。如果社会企业注册为独资企业,则需缴纳个人所得税;如果是合作社,则须按合伙人的业务收入分摊税收;如果是以公司的形式设立,则按公司法缴纳税收

 

6.规范监管

为确保社会企业实现对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公司法》要求公司提供在财政年度结束后6个月内召开的董事会议上通过的年度报告。报告必须在会议前14天内发给与会成员。除了年度报表,公司还必须向出席董事会的成员提供审计报告。如果是社会企业是一个合作社,那么它要遵守“合作社法”以及其有关年度报告、审计和会议召开的要求。 。社会企业还应披露以下附加信息

所遇到的社会或环境需求;具体的社会使命;所出售支持其社会使命的主要产品或服务;如何确保实现社会使命;如何履行其宣布的社会使命;所产生的盈余如何在受益人、员工、投资者和社区等主要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再投资或分享;决定撤回投资的金额;社会企业停止交易的剩余资产是否用于社会或环境目的;)企业章程;以及如何进行企业管理,包括董事会管理和治理实践等其他指导细则。尽管立法要求某些信息或年度报告中披露的代码推荐,这些信息和其他附加信息也可以在社会企业的网站上提供。

 

--------------------------------------------------------------------------------

 

Chisung Park,Mark Wilding. Social EnterpriSE Policy Design: Constructing Social Enterprise in the UK and Kore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2013,(22): 236-247.

Roshini Prakash, Pauline Tan. Landscape of Social Enterprises in Singapore [R].Social Entrepreneurship in Asia: Working Paper No. 1,Asia Center for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Philanthropy,2014.

Landscape of Social Enterprises in Singapore

Ministry of Culture, Community and Youth, 2014

State of Social Enterprise in Singapore

郑胜分.欧美社会企业发展及其在台湾应用之研究[D].台北,2005.

Landscape of Social Enterprises in Singapore

Ministry of Community Development,Youth and Sports. Report of the Social Enterprise Committee[EB/OL].https://centres. smu. edu. sg/lien/files/2012/03/Report-of-the-Social-Enterprise-Committee,2007 .11. 20.

A legal handbook

Primer on governance for social enterprise in Singapore 33

Primer on governance for social enterprise in Singapore 34

联系我们

北京 朝阳区 东三环北路丙2号
天元港中心B座 2201室
TEL (86-10) 8446 4811
FAX (86-10) 8446 4700
成为我们的伙伴 »

Copyright © 億方公益基金会 / Yifang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