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EN

点击查看2016年菁莪计划一期情况

 

2017年「菁莪计划」二期进展简讯

 

如果您希望自己的经验能够得到系统准确的提炼;
如果您希望自己的理论能够切实地付诸实践;
如果您想要跟随资深导师们探索改变世界的方法;
亿方邀您同行!

 

菁莪计划是什么?

“菁莪计划”是由北京亿方公益基金会于2016年发起的支持公益青年行动研究人才项目,该项目倡导“知行合一,止于至善”的理念,支持具有务实、专业、前瞻的有意愿或正在做行动研究的青年人提高其研究能力,进而提升公益界的研究水平。研究者通过对某一关键社会问题进行行动研究,寻求有效解决途径,最终推动公益行业发展及社会的积极变革。


您将要做什么?

1. 通过多种方式的学习,提高行动研究能力;
2.从关键社会议题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进行深度的行动研究。


您将收获什么?

1. 完善的实务与研究支持系统

这里会为您搭建行动研究人才的支持系统,持续资助3年(资金+课程+资源+研究议题),给予每人每年十万元资助,包括研究经费、个人能力提升和生活保障的支持,对接适合您的学习资源。

2. 优秀公益领域研究青年的社群网络

您将与志同道合的优秀青年携手并行,相互学习,激发群体智慧,共同进步,提高您对公益领域问题深入理解与研究的能力。

3. 指导您洞察行业的良师

我们邀请二十余位国内外公益行业优秀专家,携手多家公益行业机构与高校,提升研究视野、理论与方法,在研究实践中发现真问题,分析问题的根源,探求有效的解决方案,助力您行动研究能力提升。


我们期望您

⊕ 认同亿方的价值观及理念;
⊕ 有志于从事公益研究或提高行动研究能力;
⊕ 在校博士生/博士后,或具有硕士学历且3年以上公益实务工作经验的实践者;
⊕ 年龄:35岁以下(合适者,条件可以放宽);
⊕ 既愿意接触新事物又能对一个领域坚持与专注;
⊕ 具备卓越的学习能力、勤于探索创新的品质;
⊕ 具有敏锐的洞察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前瞻性的眼光、客观务实的态度。

 

菁莪一期伙伴寄语

卢玮静:欢迎加入菁莪计划:将理论研究进入到实践层面,将实践探索进入研究范畴;成为脚踏实地的研究者,探索思考的行动者!

赖伟军:这里有指导你快速成长的良师,这里有陪伴你共同提高的益友,快到亿方菁莪碗里来! 

白钰:发好心容易,做好事难。公益需要行动,但更重要的是行动的目标——我们是不是在解决真的问题?期待与新一期菁莪伙伴一起探索,共同成长!

刘晓雪:这会是对自己的一种洗礼和历练,也是一种鞭策和支持。愿在这里与更多“两栖人”相遇。

汪婷:这是一片思想碰撞的沃土。加入菁莪,未来的三年值得期待!

郭婷:菁莪是有力的支持,也是温暖的陪伴,还是新世界的大门,加入进来,你会发现更广阔的天地。

孙国嫄:希望新一期的菁莪伙伴,在这个项目中,能够收获同伴的支持、师长的指导,并且身体力行,为公益领域的行动研究出一份力,自助助人!

王群:菁莪计划既是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也是一个能力提升的过程,相信通过三年的研究和实践,菁莪伙伴们可以给公益领域带来更多的创新和活力!

 

合作机构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      农村教育行动计划(REAP)
     

公益慈善学园        北京市银杏公益基金会       人大尤努斯中心
            

 

导师团队(按姓氏排列,排名不分先后)



 如何加入菁莪计划

 有意申请的伙伴,请认真填写以下链接的在线问卷调查表(完成调查表后将自动跳转至在线申请表)。

 ①“菁莪计划”在线问卷调查与申请表  报名已结束

特别说明:在2016年进入复选面试环节的申请者,不需要再重复填写资料,如果您需要更新最新的进展,可重新提交您的信息,我们会根据今年申请者的适合程度确定您是否再次进入复选面试环节。

 评审流程

 评审将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初选复选终选

( 我们将通过申请者递交的申请材料、问卷及面试情况进行评审)

 具体安排

 初选阶段

 2017.06.01—2017.08.01   填写申请表及调查问卷;

 2017.08.02—2017.08.31  初选通过者将收到复选在线问卷链接,未通过者将收到统一邮件回复。

 复选阶段

 ☑在线问卷环节:

 2017.09.01—2017.09.20  初选通过者填写在线问卷;

 2017.09.21—2017.10.20  在线问卷评审通过者将进入访谈和尽职调查环节,未通过者将给予统一邮件回复。

 ☑访谈和尽职调查环节:

 2017.10.21—2017.11.20  以电话或面谈的形式进行访谈、接受尽职调查;

 2017.11.21—2017.11.30  通过者进入终选阶段,未通过者给予统一邮件回复。

 终选阶段:

 2017.11.21—2017.11.30  通过复选的候选人进行专家面试,确认最终资助对象。

 资助人数 & 金额

 2017年名额不少于10名伙伴;每人每年10万元,连续资助3年。

 另外,我们会将进入复选面试但未通过者的信息放到候选人才库,次年仍有机会成为资助对象。


Q & A

1. 如有任何关于「菁莪计划」的疑问,您可以直接在亿方的微信公众号留言,我们会尽快解答您的疑问。公众号添加方式请见下方二维码。感谢您对亿方公益基金会的关注。

 

了解亿方:

☆★-----------------------------☆★

手机扫一扫关注 亿方公益基金会  |   微信公众号:亿方公益

 

 

「菁莪计划」一期伙伴名单 [2016]

(以下介绍以姓氏拼音先后顺序排列)

 

人生格言:All that is necessary for the triumph of evil is that good men do nothing. 

研究方向:儿童早期发展,农村公共服务,信息技术与教育,影响评估 

教育经历

  • 2012年9月-2016年6月 / 博士研究生:中国科学院大学  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经济学)

  • 2010年9月-2012年6月 / 硕士研究生:中国人民大学

工作经历

  • 2016年7月至今 /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实验经济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研究成果代表作

  • (已发表)Bai, Yu, Di Mo*, Linxiu Zhang, Matthew Boswell, Scott Rozelle. The impact of Integrating ICT with Teaching: Evidence from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in Rural Schools in China. Computers & Education. 96 (2016):1-14.

  • (已发表)Yaojiang Shi, Yu Bai*, Yanni Shen, Kaleigh Kenny, Scott Rozelle. Effects of
    Parental Migration on Mental Health of Left-behind Children: Evidence from Northwestern China.
    China & World Economy. 24.3 (2016): 105-122.

  • (已发表)Fang Lai, Linxiu Zhang, Yu Bai, Chengfang Liu*, Yaojiang Shi, Fang Chang, Scott Rozelle. More is Not Always Better: Evidence from a Randomized Experiment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in Rural Minority Schools in Qinghai.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ffectiveness. 8(2016): 449-472

人生格言:暗夜中,也会有光,向着它一步步前行吧。 

研究方向公益行业发展、社会性别

教育经历

  • 2010年9月-2013年6月 / 硕士研究生:北京师范大学  社会政策

  • 1997年9月-2001年6月 / 本科:首都师范大学  历史学 

工作经历

  • 2016年9月至今 / 北京润启社会组织发展中心(筹)、陈香梅公益基金会公益汇行业支持专项基金 联合发起人之一

  • 2008年4月-2016年9月 / 中国发展简报  历任《中国发展简报》编辑、副主编、媒体与传播部副主任等职务

  • 2001年7月-2008年3月 / 中学历史教师

研究成果代表作

  • 中国公共倡导的多元化发展

  • 中国民间妇女组织发展现状

  • 中国民间组织走出去

人生格言:遵从内心的价值选择,成为一个客观独立的社会参与、观察与反思者! 

研究方向:政治社会学、组织社会学、社会组织、公益慈善

教育经历

  • 2014年至今 / 博士研究生:香港中文大学  社会学

  • 2009年-2011年 / 硕士研究生:中国人民大学  社会心理

    工作经历
  • 2011年-2013年 / 中山大学中国公益慈善研究院  研究部助理主任

    研究成果代表作

  • (已发表)Lai, Weijun, Jiangang Zhu, Lin Tao and Anthony J. Spires (2015). Bounded by the State: Government Prioriti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Philanthropic Foundations in China. The China Quarterly, 224: 1083-1092.

  • (已发表)朱健刚、赖伟军,2014,《“不完全合作”:NGO联合行动策略——以5.12汶川地震NGO联合救灾为例》,《社会》,第4期,第187-209页.

人生格言:脚踏在地上,时常看看天,偶尔可以飞起来,但要记得落下。 

研究方向资助者如何帮助公益组织规模化的解决社会问题‍

教育经历

  • 2005-2008年 / 年硕士研究生: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经济与管理

  • 2001-2005年 / 本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电子信息工程

工作经历

  • 2008年7月-2011年4月 /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  项目经理

  • 2011年至今 / 南都公益基金会  项目主管及项目副总监

    研究成果代表作

  • 2010年公益人才状况发展报告(机构成果)

  • 基金会如何协助公益机构快速成长

人生格言:终其一生,能找到内心的热爱、勇敢地去追求、脚踏实地的行动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 

研究方向:非营利组织管理、社会治理

教育经历

  • 2015年至今 / 博士后: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

  • 2012年-2015年 / 博士研究生:北京师范大学  非营利组织管理

  • 2009年-2012年 / 硕士研究生:北京师范大学  非营利组织管理 

工作经历

  • 2013年至今 / 北京七悦社会公益研究中心  主任 

  • 2013年至今 / 北京慈弘慈善基金会  理事

  • 2016年至今 / 北京圃蕾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理事

  • 2016年至今 / 北京春泽社会服务能力促进与评估中心  理事

  • 2015年至今 / 民政部全国性社会组织评估  专家

研究成果代表作

  • 卢玮静、赵小平、陶传进、朱照南:《基金会评估:理论体系与实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5月。该书在业内引起一定反响,《中国社会组织》为此组织专栏征集刊登该书的书评(2014年第12期)。

  • 卢玮静、赵小平:《两种价值观下社会组织的生命轨迹比较——基于M市草根组织的多案例分析》,《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181-192页(CSSCI)。

  • 卢玮静:《官办公益组织转型中的运作机制研究——以芦山地震救灾为例》,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

人生格言:研究是理解世界、理解自我之旅,亦是改造世界、改造自我之旅。 

研究方向:公益组织文化研究、成人教育、青年文化研究

教育经历

  • 2012年9月-2016年8月 / 博士:香港岭南大学  文化研究

  • 2010年10月-2011年9月 / 硕士:英国苏塞克斯(Sussex)大学发展研究学院(IDS)  发展研究 

  • 1999年9月-2003年6月 / 本科:南开大学  经济学

    工作经历
  • 2003年7月-2005年3月 / 上海捷思市场研究公司  助理研究员

  • 2005年8月-2006年5月 / 上海根与芽环境教育中心  项目统筹

  • 2006年5月-2009年10月 / 香港乐施会-北京办公室  发展教育项目官员

  • 2009年11月-2010年9月 / 中山大学公民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项目统筹

研究成果代表作

  • 《在不明不暗的虚妄中寻找青春:当代中国“80后”非政府组织工作者的价值观和行为转变研究》

人生格言:谁笑到最后,谁就笑到最美。

研究方向:公益组织管理及治理、公益咨询

教育经历

  • 2005年-2009年 / 硕士研究生:北京大学  环境学院 

  • 2007年-2008年 /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  交换生

  • 2001年-2005年 / 本科:武汉大学  环境科学及工商管理双学位 

工作经历

  • 2009年至今 / 埃森哲咨询公司  管理咨询顾问

  • 2011年至今 / ABC美好社会咨询社  曾任副社长,现任ABC公益研究院院长

    研究成果代表作
  • 《公益咨询从0到1》

  • 《志愿者管理的窘境——契合之道》

  • 《公益组织管理提升秘笈系列之一——筹款有道》

人生格言: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研究方向:政府、企业与非营利关系、基金会、影响力投资

教育经历

  • 2014至今 / 博士研究生:印第安纳大学  公共政策学

  • 2009年-2012年 / 硕士研究生:印第安纳大学  公共事务

    工作经历
  • 2009年-2011年(美国)2012年-2014年(北京) / 印第安纳大学  中国政治经济研究中心项目官员、研究助理

  • 2009年-2012年, 2014至今 / 印第安纳大学  助教(统计学、中国政治、管理科学)

  • 善与志  联合创始人、CEO

  • 中国基金会研究基础数据库  联合创始人、主管

  • The Intetix Foundation  联合创始人、主管

研究成果代表作

  • 影响力投资:社会、环境价值及其启示 (https://ssrn.com/abstract=2686020).

  • Co-Optation or Restriction: The Differentiated Government Control over Foundations in China (https://ssrn.com/abstract=2846635)

  • Resource Dependence and Government-NGO Relationship in China (https://ssrn.com/abstract=2670986).

 

联系我们

北京市 朝阳区 东三环北路丙2号 天元港中心
B座 2201室
TEL (86-10) 8446 4811
FAX (86-10) 8446 4700
成为我们的伙伴 »

京ICP备17052681号  |   Copyright © 北京亿方公益基金会 / Yifang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