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EN
> 乡村儿童性教育现状调研
乡村儿童处于教育资源匮乏、社会支持不足的弱势地位,留守儿童更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或监护人照顾不周而面临额外的风险。根据乡村儿童的实际需求开展性教育,一方面意味着不能仅仅将性教育简化为生理教育,更应该整合性安全与保护、性与生殖健康以及性别平等的意识和观念。

 

执行方简介:

广东省绿芽乡村妇女发展基金会是全国首家致力于乡村妇女发展的非公募基金会。面向农村妇女儿童,通过资助或执行相关项目,为乡村妇女改善生活状况、发挥潜能、参与公共事务等提供资源条件及行动支持。绿芽基金会从2013年起关注乡村儿童性教育。5年来,开展多个儿童性教育项目,服务覆盖全国,服务家长儿童超过150,000人次。与超过1,000支团队、机构达成了合作关系。目前建有乡村儿童性教育实践基地4个。

绿芽基金会具有长期在乡村地区开展工作的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乡村项目点超过20个。与乡村地区的政府机关、学校、社区机构及居民建立了信任关系。在开展调研的过程中,能够提供良好的资源链接。并拥有将调研成果透过基层政府和机构进行推广的能力。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是北京大学医学部的一部分。机构承担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际合作等科研项目200余项,获各类科研成果奖50多项,科学研究和教育水平在国内公共卫生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

■ 项目简介

该项目由广东省绿芽乡村妇女发展基金会与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联合合作。在全国范围的4-5个乡村,面向儿童、监护人、学校教师、公安、村医等利益相关方,针对生活技能知识、性安全和保护以及性别平等相关的具体状况进行调研,一方面加深对乡村未成年人处境和所面临障碍的理解,为后续进一步开展乡村地区未成年人生活技能教育工作提供实证研究基础。一方面收集各地开展乡村未成年人性教育工作的经验以筹备后续相关政策推广,促进乡村地区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幸福。

性与个人的身份认同形成密不可分,并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之中展现。一个人的性发育过程包含生理、心理、情感、社会和文化等多个层面。在儿童和青少年性别身份、社会关系和性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使其了解相关的观念、知识和技能,能够尽可能地使他们免于伤害,支持他们健康成长。性教育首先要做的是传播或强化一些价值观念,例如互利、平等、责任和尊重,这些都是确保健康而又更加安全的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前提。不幸的是,并不是所有性关系都是双方自愿的(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2018)。2013年针对中国的研究估计,中国女童和男童(18岁以下)性虐待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15.3%和13.8%(Ji, Finkelhor, & Dunne, 2013)。

在城乡二元结构的背景下,乡村儿童处于教育资源匮乏、社会支持不足的弱势地位,留守儿童更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或监护人照顾不周而面临额外的风险。根据乡村儿童的实际需求开展性教育,一方面意味着不能仅仅将性教育简化为生理教育,更应该整合性安全与保护、性与生殖健康以及性别平等的意识和观念,纳入监护人、教师、社会工作者等促使其生活环境的改善,另一方面也意味着理解其生活环境中存在的观念障碍,增强其权能感,逐步获得自我保护、为自身性权利协商和争取的能力。
联系我们

北京市 朝阳区 东三环北路丙2号 天元港中心
B座 2201室
TEL (86-10) 8446 4811
FAX (86-10) 8446 4700
成为我们的伙伴 »

京ICP备17052681号  |   Copyright © 北京亿方公益基金会 / Yifang Foundation